重大事件
- 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
2023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从就业看,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比较明显。从物价看,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2%,核心CPI上涨0.7%。从国际收支看,全年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增长2.9%,原油产量增长2%,天然气产量增长5.8%。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了经济金融安全,民生保障更加有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
2023年,我国5.2%的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在预计全球贸易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实现了小幅增长,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
解读:2023年,中国取得高于预期目标的5.2%的增幅,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绿色经济如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等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对此,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开始转向科技创新。
宏观经济
经济数据
经济数据
- 2023年1-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情况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全年货物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12月份,货物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
- 2023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
2023年,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57.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3%,汽车制造业增长5.9%,纺织业增长5.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8.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1.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4.1%。
- 2023年12月我国制造业与建筑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中国制造业PMI情况
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12月中国建筑业PMI情况
12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56.9%,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
政府动态
国家政策
导读:1月,国家政策主要体现为通过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有: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改委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发展新兴产业有: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应急管理部 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政策提出,到 2025 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 5 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到 2027 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中试能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试发展生态更加健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
政策提出打造 120 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 60 个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厂,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指标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3 级及以上企业提升至 20%以上。突破一批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制修订一批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推广应用 100款以上数字化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优秀产品,培育10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 1 个新材料大数据中心、4 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4 个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5 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 个以上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政策提出加速生产方式智能化。持续推动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建材智能化生产、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加快推动绿色建材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融合,鼓励骨干企业打造联通上下游企业的网络化协作平台,促进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制造和协同服务。鼓励建材企业联合软件开发商、装备制造商开展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工业软件和智能装备,并推进适应性改造与规模化应用。遴选并发布一批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提高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基于智能制造,推广多品种、小批量绿色建材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更好适应定制化差异化需求。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统称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试点内容包括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建设跨域身份互认体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政策提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和丰富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通过加强和规范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提出,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线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智能工厂探索,系统解决方案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制造系统深入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健全转型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以平台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推动反向定制,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拓展智慧旅游应用,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挥自然禀赋优势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增收创造条件。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依托已有的数字化服务机构、创新载体等,推动区域型、行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转型咨询、测试实验、人才培训等服务。建设一批面向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专业性国家级人才市场。
政策提出针对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城市消防、应急指挥通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险情侦察类、生命搜索类、物资保障类、消防灭火类、高危场景作业类、复杂场景救援抢险类、生命通道构建类、通信保障类等机器人装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性,增强重特大灾害事故无人化、智能化抢险救援能力,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地方政策
导读:地方政策主要体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体有: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吉林省发布《关于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展新能源产业;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山东省发布《关于加快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庆市印发《重庆市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展集成电路封测产业。
政策提出,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面向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后,再用5年时间,形成可重复使用火箭常态发射能力,建成天地一体通导遥巨型星座体系,空天信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政策提出加快绿能产业园区创建,完善项目建设政策支持,加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强化“绿电+消纳”项目电网支撑,加快“绿电+”新兴产业培育五大措施。其中,在加快“绿电+”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提出大力发展算力和绿色电力“双力一体化”产业。支持采用“绿电+消纳”发展模式,推动建设“双力一体化”项目。鼓励各市(州)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培育和集聚新型储能标杆企业,布局储能示范及产业化项目,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探索午间谷电,拉大峰谷价差,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
政策提出,浙江将通过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以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大模型基础架构、关键算法、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系统软件等重点方向,设立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模式组织攻关。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算力算法数据有效支撑,场景赋能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全面构建国内一流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融合产业集群10个、省级创新应用先导区15个、特色产业园区100个,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总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成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政策提出,在重点领域上,按照基础领域补短板、优势领域锻长板、新兴领域抢布局的思路,全力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先进计算“固链”、数字终端“扩量”、人工智能“赋智”、虚拟现实“提质”、空天信息“跃升”、云服务大数据“融通”、能源电子“聚能”、新型电子材料“融链”十大工程,到2025年年底,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2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000件以上。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左右,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政策提出,发挥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牵引作用,构建特色封测研发及服务体系,孵化培育一批功率半导体、硅光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龙头封测企业。到2027年,全市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新增集成电路封测企业10家以上,其中营收超过5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化合物半导体、功率半导体、硅光芯片、MEMS传感器封测水平全国领先;集成电路封测能力对支柱产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集群。
政府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第七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通过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外资基本盘。此次入选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化工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上海莫德纳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江苏泰州新浦化学高端化学品项目等11个外资项目,数量属历次最多。新一批项目的计划总投资合计超过150亿美元,单个项目投资普遍在10亿美元以上。
广东省财政厅公告,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于1月29日发行 2024 年广东省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一期)和再融资专项债券(一期~四期)。发行 2024 年广东省政府一般债券(一期~二期)和专项债券(一期~七期)。共计发行金额1053.8895亿元。
国家电网公司对外透露,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阿坝至成都东等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车网互动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近年来,国家电网一直把建设特高压工程作为工作重点,2024年度特高压工程仍是重中之重。武汉至南昌、川渝等6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有望在年内建成投运。陕北至安徽、阿坝至成都东等8条特高压工程有望在年内开工。国家电网还将推动推动数条特高压工程的核准工作。
行业新闻
整车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1-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2万辆和1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5%和46.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7.7%。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12月,汽车整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54.3%。新能源汽车出口11.1万辆,同比增长36.5%。1-12月,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1月16日,比亚迪在梦想日发布会上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其中,整车智能化架构被命名为“璇玑”,由“中央大脑”、车端AI和云端AI,车联网、5G网、卫星网,及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组成。并展示了盖整车智能、智能驾驶、智能泊车、智能座舱等一系列技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未来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以实现在20万元以上车型中提供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选配,30万元以上车型中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2024年将推出10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
理想汽车近期成立了AI技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20多名成员组成,包括理想产品部和各个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人员。理想汽车希望通过成立AI技术委员会来统筹整个公司的AI资源,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层认为,理想必须加大对AI领域的投入力度,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大模型等领域,以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保持长久竞争力。
解读: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对汽车行业的重塑,在2023年已变得更为明显,而随着AI、大模型这些概念逐渐发展上车,将会拉开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的序幕。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车辆数字孪生实例模拟运行系统及方法“,公开号CN117390854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数字孪生实例模拟运行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数字孪生实例模拟运行系统包括:系统基础单元、实体组件系统单元、业务逻辑单元和消息转发单元;将密集计算从传统的服务器服务剥离,采用基于块内存调度的多线程计算流程,专注于大量孪生实例世界模拟运算的计算服务节点,以多线程的面向数据的技术为核心,以紧凑的实体组件内存管理为主实现架构,采用性能导向的面向数据的程序设计,使多线程任务的运算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极大增加单节点模拟的车辆孪生实例数量,同时也可以承载更高计算复杂度的系统模拟任务,同时可接入数字孪生服务集群,用于接收其它节点的数据进行运行模拟和处理计算,并输出处理结果。
汽车零部件
2024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会暨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活动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高达100亿元,将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该项目计划年产能达到30GWh,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储能、电动车等领域。
1月7日,赣州经开区举行马威科技集团电机、电驱系统产业项目签约。马威科技集团是一家源自意大利的跨国企业,专注于高速、高功率密度电驱动系统的研发,高性能电驱动系统、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的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船舶、航空、汽车、电动摩托车等领域,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混磁电机及其控制器研发与生产能力,与宝马、特斯拉、法拉利等一流车企均有合作,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领先。此次签约项目是马威科技集团境内主体公司、北京马威电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拟在赣州经开区投资建设电机、电驱系统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方正电机公告,公司拟在上海市安亭镇设立子公司方德智驱(上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方正电机上海研发及制造总部”,项目预计投资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流动资金1亿元。据悉,项目拟建设2万余平米的研发及制造总部大楼,同时建设现代化的高端新能源电驱技术及前瞻性产品研发中心、高精密控制器单元的生产制造中心、企业运营中心。
2023年我国民航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6.1%,恢复至2019年的93.9%。2023年,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3%、2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7.6%。2023年,我国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元。新增跑道6条、机位193个、航站楼面积59万平方米,运输机场总量达到259个,总容量达15.6亿人次。
2024年,我国将实施4次飞行任务,分别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目前,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已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在进行总装和测试,等待年初发射。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2所测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八院卫星领域测试专业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早在2016年,八院卫星领域就开始在测试系统标准化统型、测试指挥和操作岗位实现专业化的基础上,探索全面专业化测试,重点解决测试规范化、精细化和测试数据判读专业化问题。此次组织机构调整推动业务归核聚焦,使测试设计与测试实施业务分离,总体设计团队进一步释放资源,做强前端,总装工艺及实施团队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强专业,有效适应高强密度研制发射形势。
1月19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飞行试验。此次试验由蓝箭航天VTVL-1试验箭完成。在起飞规模上,VTVL-1是国内目前所有垂直起降试验箭中规模最大的火箭,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验证能力的火箭产品。
由航空工业通飞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近日圆满完成首次飞行。AG60E是一型单发上单翼轻型运动飞机,并排两座,全金属结构,主要面向航空俱乐部、通航公司、私人用户等,用于飞行体验、基本飞行培训和私人娱乐飞行。
解读:从目前发展现状看,电动飞机面临以下技术挑战。一方面,电池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另一方面,对天气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尽管如此,随着技术进步,在各种技术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后,电动飞机将迎来飞速发展阶段,有望成为绿色航空的“新选择”。
2023年1至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前述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日前 ,“打造‘浦东绿色智慧航运生态’合作倡议发布暨首批零碳纯电集装箱船舶签约仪式”举行,上海市首个批量内河纯电零碳集装箱船项目正式在浦东落地。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20艘纯电内河船和20艘纯电江海直达船,将在黄浦江和外高桥-洋山江海接驳运营,以及配套的批量集装箱式动力电池组、码头新能源基础设施将落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成为全国绿色智慧船舶规模化应用的首次尝试,迈出内河纯电标准化船型与绿色零碳物流发展新步伐。
解读:随着锂电技术发展、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经济效益提升,我国船舶电动化数量正在快速提升,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1月9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与美国船级社就企业智能船厂认证签署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计划依次开展联合研究,旨在对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智能船厂”相关智能技术进行认证。近年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依托“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智能船厂创新联合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快车间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持续发挥生产信息系统和“5G+专网”融合平台作用,不断实现设计、生产、物流、设备等各环节间的互联互通,智能化装备、数字化应用手段,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船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总投资50亿元的蓝水新能源海工装备项目开工活动在江苏盐城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举行。本次开工的蓝水新能源海工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用地约49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购置港机装备、海运配套等设备300台套,新上深远海牧场装备、漂浮风电装备生产线,年产海洋高端装备10万吨以上。二期计划新上海工装备生产线3条,年产海洋工程成套设备100台套,致力打造集海工产品、海洋工程、海工运维于一体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比亚迪“EXPLORER NO.1”汽车运输滚装船1月15日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举行首航仪式。当天,该船运载5449辆新能源车前往欧洲。该船为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为佐迪亚克海运公司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命名为“EXPLORER NO.1”(开拓者1号),由船东租给比亚迪,作为比亚迪“出海舰队”的首艘船。该船总长199.9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8.6米,设计航速19节,可装载量为7000辆车,应用了最新LNG双燃料动力技术,适应多元航线需求,适装各种新能源车辆。据介绍,未来两年内,比亚迪还有另外7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比亚迪储能电池技术、轴带发电机系统将在船上得到应用。
2023年12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6698台,同比下降1.01%,其中国内7625台,同比增长24%;出口9073台,同比下降15.3%。2023年1-12月,共销售挖掘机195018台,同比下降25.4%;其中国内89980台,同比下降40.8%;出口105038台,同比下降4.04%。
解读: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已处于周期底部,在地产和基建领域不断有利好政策释放的情况下,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1月9日,徐工召开“精益智造领航工厂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大会。项目致力于打造工程机械行业更加先进、智能、高效的领航工厂,助力徐工加快建设世界级精益、智造领航工厂群。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徐工机械及下属各制造型企业相关领导,项目组核心成员等共计200余人参会。
三花智控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杭州先途电子有限公司与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三花智控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由两个子项目组成,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具体来看,先途电子拟在钱塘区投资建设先途智能变频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作为先途电子在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及生产、运营、销售总部,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2亿元;公司拟在钱塘区投资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8亿元。
1月25日,武汉市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江夏区本次开工重大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其中江夏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三期)将打造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该项目位于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产业园幸福二路与花山二路交会处,用地面积223.6亩,总建筑面积47.68万平方米。项目集研发、生产、办公为一体,主要建设工业厂房、业务用房、会议会展中心、人才公寓,完成园区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管网、厂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并建设4条智能机器人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5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5亿元,预计2026年12月竣工。
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较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6%。1-11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
青岛海有蓝控股有限公司、海盈康(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别为邢凤霞、龚雯雯,注册资本分别为15亿元、60亿元,经营范围均含企业总部管理、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等。根据股东信息显示,青岛海有蓝控股有限公司由海尔集团公司全资持股,海盈康(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则由青岛海有蓝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TCL龙门新能源产业配套产业园项目和德赛储能锂电池智能制造(龙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两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9亿元。其中,TCL龙门新能源产业配套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分三期在龙门新能源产业园。该项目用地总面积约400亩,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140亿元。
2024年1月4日,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多个方面。该公司由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全资控股,后者于2023年4月25日在郑州揭牌成立。
江苏创维新能源二期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苏州高新区。据苏州高新区政府官网介绍,该二期项目已经启动装修,计划于一季度实现混合逆变器、储能电池PACK、工商储能一体柜等产品的投产。江苏创维新能源于2023年1月成立,业务包含了逆变器与储能设备等。该公司的一期项目生产的首台光伏逆变器已于2023年8月下线。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与11月份相比,原煤、天然气、电力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增速加快。具体来看,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9%,2023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65万吨,同比增长4.6%,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产量20891万吨,同比增长2.0%。12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2023年,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12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2023年,规上工业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1月28日,申能CZ2、大唐CZ3海上风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儋州市举行,申能CZ2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约150亿元,总面积约191平方千米,配套建设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38.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5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约1.4万吨、二氧化碳约299万吨,是申能集团第一个整装规模超百万千瓦,第一个应用项目管理标准化、基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海上风电项目。大唐CZ3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146亿元,总面积约192平方千米,拟安装120台单机容量为1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36.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87万吨、二氧化硫约2.3万吨、氮氧化物约1.3万吨,是中国大唐集团投资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12月29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本次核准的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国内华龙一号已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截止目前,我国今年累计核准核电机组已达10台。
解读:2023年核电机组核准达到了10台,核准数量与2022年持平,连续两年核准10台,可能说明核电产业已进入批复稳定期。
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在四川成都宣布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正式揭牌,现场还发布了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当日,以“核力启航聚变未来”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在四川省成都召开,40余家政府部门、有关单位、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代表齐聚,共同谋划可控核聚变产业未来和前景。
1月2日,荣盛石化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延伸高端化工产业链,公司全资子公司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拟投建金塘新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675亿元。该项目首批开工项目总投资262.4亿元,占地面积3500亩,建设内容包括10套主体装置和控制中心、滚装码头等12项公用工程。预计到2024年底,首批10套主体装置建成;2025年6月相关装置投产运行。
1月4日,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签署为新起点,加强在数字化转型、5G创新应用、算力、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履行好央企使命、服务好国家战略。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
解读: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2024年房地产工作的重要目标仍是防范和化解风险。
12月28日,中交集团深远海工程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沪举行。深远海中心是中交集团深远海海洋工程前沿技术研究的协同创新平台,将整合各有关单位海洋工程优势领域科技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加快拓展集团深远海海洋工程业务领域、补齐短板弱项,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深远海海洋工程创新联盟,持续推进公司海洋工程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远海中心主要任务为开展深远海工程技术与装备前沿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行业以及公司重大研发项目,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深远海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集团海洋工程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中建五局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中建五局钢构科技公司顺利举行,目前,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已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秀团队,业务涵盖EPC设计及管理、结构设计、围护设计、PC设计及咨询、参数化建模、BIM数字化、科技创新等,是中建五局建筑工业化设计专业核心的技术团队。
2023年12月27日,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订AI辅助建筑设计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秉持发展、共赢、平等、互利的原则,围绕共同研发、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将共同参与AI辅助设计技术的研发项目,共享研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议,分享各自在AI辅助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以促进双方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ESR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在苏州高新区开工建设,此次开工的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美元,建设用地面积约164亩,目标打造高新区工业上楼示范园区。项目达产后,将集聚国际及国内知名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重点上下游企业超15家,预计年产值超35亿元。
1月24日,恩施高新区泰瑞医疗制氧设备生产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湖南泰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氧+”为核心,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与售后于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该公司在恩施高新区投资建设泰瑞医疗制氧设备生产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能促进恩施州及武陵山片区医疗机构供氧设施更新升级,有效降低恩施地区医疗机构医用氧源的成本,大幅提升供氧能力,同时为恩施地区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提供软硬件支撑。
1月5日,邯郸市第一医院与华为云、上海惠灏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署。同时举办了智慧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第一医院与华为、上海惠灏智医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面推进医院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位一体化、智慧化建设工程,为邯郸智慧医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近日,益海嘉里(上海)综合食品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据介绍,拟建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高东镇,主要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经营等服务,生产包括速冻食品中包子等面点食品、油条等油炸面食、方便食品中常温米饭和饭团等,总投资24.30亿元。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农夫山泉将在成都市都江堰新建饮料生产基地,投资规模为13.5亿元。根据上述官网信息,位于都江堰的农夫山泉新基地建设工期为2024年3月至2026年5月,将建设5条饮用天然水生产线、2条无菌线饮料生产线,配套建设瓶坯、瓶盖注塑系统,年产45.12万吨饮料、129.47万吨包装饮用水、60.8万吨桶装水。
河源市2024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包括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高新区水经济产业园,占地298亩,规划建设面积23万平方米。该项目将建设生产厂房7栋以及办公楼、宿舍、食堂、锅炉房等配套建筑;引进瓶装水生产线、袋面生产线、速冻产品生产线等,组成无菌饮料线1条、纯净水线1条和方便面线、挂面线、速冻线若干。
近日,郑州曙光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文朴,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科曙光旗下曙光云计算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电、河南赛之安智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
东风岚图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本次合作双方将根据各自领域优势,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通过合作车型在多领域创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1月16日,万科和华为在深圳举行全屋智能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内容,万科将发挥多业态、全场景业务能力,华为将基于在连接、交互、生态方面的积累,发挥在技术创新、全屋智能产业创新等方面优势,围绕“好房子”标准,探索地产行业发展新思路,提升建筑设施数字化属性。与此同时,双方将就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展开充分交流与合作。
1月11日,新华三集团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华三的技术实力将全面助力华工科技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和智能制造转型,实现更高效、更绿色、更安全的园区运营,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华工科技将在光通讯、移动通信、企业网络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为新华三提供产业链配套支持。
研究报告
根据毕马威最新的“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由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短期内看不到尽头的紧缩的货币政策,2024年全球经济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增长。的报告研究了37个国家和经济体在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前景,包括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潜力。近年来,在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保护主义措施抬头的推动下,全球贸易停滞不前。毕马威警告称,从长期来看地缘经济分裂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预计2024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2%,低于2023年的2.6%,预计2025年将恢复到2.6%。
埃森哲发布了“2023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指数”,只有2%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全面、持续的数字化转型,以推动长期、可持续的增长。中国数字化转型指数反映了跨行业研究,评估了中国各地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指数分析了五项新能力,包括战略、运营和创新、数字核心、可持续性和人才,这是推动业务重塑的关键。研究表明,只有22%的企业正在对其组织的各个部分进行转型,只有28%的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在构建重塑所需的关键能力方面落后。中国企业在优化运营方面得分为58分(百分制),在构建数字核心方面得分为39分,这可能会阻碍它们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增加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未来投资。
取得长足发展,多项产业要素全球领先。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超三成,为30.6%。据介绍,在政策引导、龙头企业积极部署、行业内在转型需求三大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数字化转型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达2.3万亿元。在算力领域,算力需求井喷式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算力规模将超过360EFLOPS,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同时,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实施持续深入,中国算力产业向“建好+用好”方向加速发展。
解读: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对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人工智能的政策表述发生变化,由安全发展变为“加快推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在政府重视下,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场景式应用,加速国内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市场活动
- 南京市玄武区和国机数科赴达索系统亚太区总部参观交流
1月4日,南京市玄武区和国机数科领导一行访问了达索系统亚太区总部。玄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志超表示,玄武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国机数科与达索系统战略合作,以核心区域优势服务、赋能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助力战略合作备忘录取得实质性推进。国机数科副总经理李伟指出,要进一步明确近期工作及相关活动里程碑节点,请政府在过程中给予协助,力争2024年形成落地成果。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副总裁程曙光表示,首先感谢玄武区的支持和帮助。达索系统深耕中国市场,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全面赋能,达索系统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助力南京成为工业数字化高地,打造城市新名片,并希望为中法建交60周年献礼。
- 2024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开年大会圆满落幕
1月25日,大会圆满落幕。大会以“无畏迎风,直待凌云”为主题,将视角聚焦于达索系统的未来业务规划、渠道伙伴和生态合作伙伴未来的成长路径、在新兴行业达索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区域和行业的不同策略重心等等。回首过往,我们携手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那些持续驱动“达索系统喜马拉雅号列车”高速前进的一个个里程碑;2024年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优化业务模式,覆盖广阔市场,探索新兴机会,放眼未来,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体系下,达索系统中国团队将带着更具挑战的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一起共话新篇,直待凌云!
- 达索系统英雄招募令:加入我们,成为达索系统合作伙伴
通过长期的合作、一流的服务、卓越的产品以及彼此尊重的商业模式,达索系统为合作伙伴提供创新的3DEXPERIENCE平台解决方案、极具吸引力的激励和报酬、完善的本地支持和免费培训、成熟的渠道运营机制、公平及共享的管理模式、可持续的渠道生态环境。欢迎进入达索系统微信小程序立即填报相关信息。
- 英雄 · 索见:带你了解达索系统与合作伙伴的故事
“英雄 · 索见”是邀请合作伙伴前来参与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为达索系统大中华区专业客户事业部销售副总裁吴俊杰,迄今已发布了十期,分别邀请了台湾实威、智诚科技、上海生信、上海江达、上海耀唐、台湾士盟、长春天鸿、台湾宇祥、 广州华盟、台湾谊卡等合作伙伴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与达索系统一起洞悉未来趋势。
- 达索系统2023年度泛高科技行业高峰论坛演讲回顾陆续发布
2023年12月6日达索系统主办的“大变革时代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之路”——2023年度泛高科技行业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行业专家的精彩分享持续在达索系统官方视频号上发布,内容包括:《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新技术融合的洞察》、《新兴计算技术对工业应用的战略性机遇》、《以人为本的生成式AI赋能虚拟孪生体验》、《达索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变革的价值主张》、《企业研发数字化变革的整体思路和框架》、《3DEXPERIENCE数字化工程赋能下一代产品创新实践》、《基于云、基于模型的全生态数字化工程协同》。
- 达思索见“一模到底,泛家居行业3D可视化转型之道”下集发布
对于泛家居行业而言,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偏低,未来,行业生态面临着大幅洗牌。在此背景下:从消费者出发,家居行业有哪些变化?从产品技术角度,行业有哪些新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达索系统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达索系统专家精彩解析,并分享了国际知名企业的案例。
- 线上线下研讨会精彩纷呈,涵盖多个热点主题
1月回顾
– 1月30日下午13:00-16:30,“第四届3DEXPERIENCE建模仿真大会”以在线直播方式隆重开启,重点关注CATIA、SOLIDWORKS和SIMULIA带来的变更性技术,洞见MODSIM开展新一代的设计与创新。来自蔚来汽车、RESEMIN等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专家也进行了精彩分享。
活动预告
– 一年一度的科技行业盛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 Mobile World Congress)”将于2月26-29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作为大会的“制造业支持合作伙伴”,达索系统将基于丰富的虚拟孪生知识和经验融入这场技术对话,分享部署创新的5G应用案例的最佳实践,探索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数据智能和人工智能推动颠覆性创新,发现虚拟孪生如何增强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新型商业模式。
-“达索系统基础设施行业3DEXPERIENCE平台安装部署赋能集训营”将于2月28日-3月1日在达索系统北京办公室拉开帷幕,主要面向各位合作伙伴在基础设施行业专注于平台架构和平台运维方向的技术骨干。
行业协会
2024年1月12日,由中国图学学会计算机图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鼎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联合承办的“2024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无锡成功举办。作为一场对工业数字孪生的体系框架、相关技术、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学术研讨会议,本次大会特邀了多位长期关注学术前沿的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了演讲和交流。来自中国航发商发、中国商飞、上海电气及系统终端用户等近三十家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约八十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 2024年机械工程青年精英论坛(南京)” 于 2024年1月6-7日在南京召开。论坛由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协办。本次论坛围绕青年人才成长、高水平科学研究等内容展开交流,包括院士专家报告、专题分会场、实验室参观等多项活动。邀请机械工程领域院士专家做报告,杰青、优青、青长、青托等青年精英,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师生共计300余人参会。
日前,为深入了解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研判未来走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3年船舶行业运行分析会。会上,中国船协介绍了2023年我国船舶行业运行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同期,中国船协组织召开2024年船海产业预测专家组一次会议,会上,各位专家就船舶与海工市场的发展形势、风险与机遇、预测方法与模型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为专家组全年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1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钢结构专题研讨会,听取钢结构协会关于加强钢结构推广应用的工作汇报。会议由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霍福鹏参加会议并讲话。钢协驻会领导,规划发展部、钢铁材料应用推广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冶金信息标准院、冶金规划院、冶金经研中心等单位有关同志参加交流。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汇报了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思路。与会单位围绕钢结构推广的发展机遇、优劣势对比、社会认可度、产业链协同、政策导向、成本管控、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
1月7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以“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在北京隆重召开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暨全国“好房子”大赛成果发布会,以“数字驱动·智造未来”为主题的信息化分论坛同期举办。信息化分论坛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春田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浩致辞。10位工程勘察设计领域信息化专家、领导分别发表主旨报告和沙龙交流,140余位信息化领域专家参加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