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解读:2023年9月,习近平在黑龙江哈尔滨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新质生产力首次被明确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的重要经济工作任务进行部署。本次政治局会议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第一次对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进行完整论述。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高层对新质生产力作出总体布局,旨在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突破口和动力源,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提档升级。目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已有多个省市宣布向“新质生产力”发力。
宏观经济
经济数据
- 2024年1月我国制造业与建筑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中国制造业PMI情况
2024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1月中国建筑业PMI情况
2024年1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
财政数据
- 2023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181129亿元,同比增长8.7%;非税收入35655亿元,同比下降3.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566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218亿元,同比增长7.8%。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574亿元,同比增长5.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8219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355亿元,同比增长5.1%。
政府动态
政策规划
国家政策
导读:2月,围绕高质量发展,国家在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循环经济、安全、数字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以中央部署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它们都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和支撑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2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会上,有关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及中央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10家中央企业签订倡议书,表示将主动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意见》提出,鼓励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合理延伸。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提质改造。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文化办公设备等传统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探索在盾构机、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有序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在履行告知消费者义务并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鼓励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在售后维修等领域应用。
《方案》提出,开展重要数据安全保护。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梳理识别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形成目录并及时报备。督促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处理者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分级防护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按要求报送评估报告。指导企业加强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安全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及时报告重大风险事件。推动各行业企业加强商用密码应用保护数据安全。到 2026 年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普遍提高,重点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重点场景数据保护水平大幅提升,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数据安全政策标准、工作机制、监管队伍和技术手段更加健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人才等产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方案》提出,到2025年,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体制逐步健全、管理机制趋于成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空天地海网”态势感知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完善,分布式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数据治理和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数据资产化运营初见成效。到2030年,数据驱动的业务规则重构、业务流程再造基本完成,多维数字化应用场景基本完备,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基本形成高水平保护、高质量保障、高效率利用、高效能治理的整体智治新格局,美丽中国数字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意见》提出,推动工业化建造创新发展。推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智能化建造、智慧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建造技术应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推动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升级,推进智能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群组应用,发布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典型案例。推进智能化拌合设备及施工机具迭代升级,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智能监控。探索推动智能感知传感器等监测设备与工程同步装配使用,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监测数据可靠性、准确性。推动数字化建设创新发展。融合勘察设计、施工等多源数据,推动各环节数字化流转,促进工程质量数字化管理。探索BIM+GIS技术在桥梁、隧道、港口、航道等工程建设中数字化集成应用。推广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完善工程智能建造、数字分析、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提升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数字档案、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意见》提出鼓励海外研发合作。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依法依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网络,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加强海外维修等售后能力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海外营销售后服务网点和维修备件中心,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诊断、技术支持等服务。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与动力电池等配套企业的海外维修合作,开展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维修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一线提供维修服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地方政策
导读:地方政策主要体现在促投资扩内需方面,具体体现为:广西印发《广西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西印发《江西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2024-2026年)》,浙江印发《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宁夏印发《2024年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方案》,安徽印发《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政策举措》。
《措施》提出2024—2026年,每年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采取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投资补助、资金奖励等方式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数字化改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梯度发展、企业市场开拓、企业贡献奖励和地方考核奖励等。各市、县(市、区)相应加大财政对工业的投入。自治区每年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按有关政策给予财政资金资助。对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制造业创新成果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项目,自治区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对列入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行动计划》提出,围绕综合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十大领域”,每年滚动推进100个左右示范引领性重大项目、1000个左右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政策提出,全力支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省财政统筹安排20亿元支持汽车产业七个生态建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设立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单个实验室每年度最高综合补助3000万元。重点围绕轻量化材料、车规级芯片、下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充换电技术、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领域,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最高可按研发和设备投入的50%予以补助。支持各市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予以补贴,每市每年度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举办新能源汽车展,最高给予1000万元综合奖补。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支持建设氢能标准研究、中试放大、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监测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采取“贴息+补助”方式予以最高500万元补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奖补300万元,对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奖补100万元。支持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建造(安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特级资质企业。
《实施计划》提出加快新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围绕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达到85%的目标,第一批安排金七门核电一期、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深蓝精密半导体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中鸿新材料、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义龙庆高速公路、甘电入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300个新建项目,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1170亿元。加快续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第一批安排杭州地铁四期、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瑞浦兰钧温州新能源制造基地、苍南至泰顺高速公路、中芯绍兴三期12英寸集成电路数模混合芯片生产线、三门核电二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801个续建项目,确保2024年完成投资9143亿元。
《方案》提出实施增发国债投资攻坚行动。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迅速启动首批防洪防涝、农田水利等145个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新型工业投资攻坚行动。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围绕“十条产业链”,推动“四大改造”,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建设高性能金属、储能材料、硅基材料等300个延链补链建链项目。加快推进国能宁煤MTP技术升级、冠能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建设,实施102个更新改造项目,推动55个重点项目投产达效。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快推进六盘山电厂2×100万千瓦、中卫电厂4×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建设。
《规划》提出,围绕全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领域,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与应用、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航空航天关联制造四大产业方向,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速产品应用示范,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到2030年,集聚培育一批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新建5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成东方航天港、卫星星座、国际枢纽机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力争全省航空航天重点企业达到300家,打造1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形成5个以上优势突出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雁阵形集群。空天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布局建成通用机场50个左右,航空运营服务网、低空监视服务网初步建成,通用航空、无人机、卫星数据等新场景应用更加丰富。
政府投资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市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会上称,广东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河北省202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202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639项,总投资1.38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22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28个,总投资3857.2亿元;续建项目233个,总投资8437.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78个,总投资1531.6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24年省级重大工程项目名单,共包括3086个项目,年度预期投资3197.44亿元。而在2023年初,贵州发布的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共有4158个,年度预期投资8003.86亿元。今年与去年相比,不仅数量减少了1000多个,投资额更是骤减约4800亿元,降幅达到60%。当前贵州重大项目投资骤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严控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不过,虽然项目总体数量在降低,但新型工业化项目的数量却在增加,去年为1231个,今年为1245个。新型工业化项目中,约15%是煤炭相关的基础能源产业,约39%是光伏、风电、储能、电池等新能源相关产业。
行业新闻
整车
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7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9.9%。1月,汽车整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21.7%。2023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完成营业收入100975.8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总额5086.3亿元,同比增长5.9%。
广汽埃安泰国工厂项目在泰国罗勇府罗勇工业园正式开工。作为广汽埃安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泰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泰铢,设计年产能达5万台,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计划于今年7月建成。
解读: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随着2023年中国车市产销首次突破三千万辆,实现超预期增长,国内车企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国内车企便集中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挖掘新增量,当前一些国内车企巨头已经将出口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
东风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不断探索未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
2月22日,小鹏汽车宣布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在中东非市场已与阿联酋经销商集团Ali&Sons、埃及RAYA集团、阿塞拜疆SR集团、约旦T Gargour&Fils集团、黎巴嫩Gargour Asia SA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小鹏汽车多款车型将于第二季度起在中东非五国上市并交付。
汽车零部件
2 月 21 日,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四期奠基仪式在上海嘉定举行。据介绍,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园区于 2019 年全面落成。作为园区的进一步延伸,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四期项目位于嘉定区绿意路 2088 号,东至新班路、西至城北路、南至绿意路、北至芥菜泾河道,将主要建设电池中心、培训中心等。其中,电池中心是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园区四期的核心工程。
2月19日,西安经开区与陕汽控股集团达成合作,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根据协议,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分两期建设新能源商用汽车电子控制器、电驱系统的研发试制及生产项目。
2月5日,宏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特种电机研发制造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扬州高新区。项目总投资10亿元,新建高性能特种电机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产品主要包括YZ、YZR、YZRE系列起重冶金电机;YZP、YZPE系列变频电磁制动电机;YZTP、YZRDW系列建筑机械专用电机和防爆起重电机等,系列电机具有过载能力优异、制动可靠、制动力矩可调、结构紧凑、控制便捷等诸多优势;另外,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各种特种非标电机、低压大功率电机、进口电机国产化等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2月19日,肇庆高新区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仪式,其中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西园全部项目正式动工。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首期规划占地1048亩,着力构建完整和高度聚集的产业链条,致力打造“隔墙供应、及时响应”的智慧园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良好载体,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月26日,由德国海拉公司投资设立的海拉电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江宁开发区,将建设包含BMS系统在内的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并将基于研发成果逐步开展生产制造业务。德国海拉公司是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高性能汽车照明和汽车电子产品,在全球拥有超过125个业务点和3.6万名员工,2022财年销售额为44亿欧元。
今年1月,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明显提升,国际客运市场恢复水平不断提升。1月,民航客运总量为5426万人次,日均175万人次,环比增长13.5%,同比增长44.6%,为2019年同期的107.9%,恢复水平较上月提高12.1个百分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并介绍了2024年宇航任务整体情况,提到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纪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近70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90余个航天器。蓝皮书介绍了2024年中国航天计划开展的一系列重大任务: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年内完成两次货运飞船、两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两次返回任务;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月背与地球间提供中继通信;发射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使中国具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海洋盐度探测能力;实施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等新型运载火箭首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解读: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时,同样将商业航天产业作为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迅速成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801所研制的50千瓦级双环嵌套式霍尔推力器成功实现点火和稳定运行,试验验证了推力器内、外环单环点火和双环同时点火能力。这是国内首款50千瓦级双环嵌套式霍尔推力器,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嵌套式霍尔电推进技术突破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举行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应用中心、固体推进剂制造工艺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工程应用中心揭牌仪式。此外,该厂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成立固体推进剂制造工艺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工程应用中心,将高校理论研究优势与工厂固体动力材料及装备领域应用优势相结合,为促进科技成果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更为强劲的推动力。后续,两个工程应用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力量,瞄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良好的进驻项目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力,把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月29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AES100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的整机结冰适航试验圆满完成。该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涡轴发动机适航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AES10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创新研制、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用涡轴发动机,可满足5-6吨级双发直升机和3-4吨单发直升机、先进无人机对动力的需求,适用于观光、巡逻、警用、救援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在20日开幕的新加坡国际航空展览会上,西藏航空与中国商飞签署40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高原型”飞机订单,成为这一机型的启动客户。C919“高原型”是C919飞机系列化发展的重要机型之一,在C919基本型的基础上,通过缩短机身和实施高原改装,满足高原地区运输要求。座位数为140至160座,起降性能满足中国区域内全部高高原机场。
2月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收入、利润、出口额全面提升。同时,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全都超过50%。船舶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在广安港,四川省首批电动新能源货运船舶建造启动仪式暨“四川广安港—重庆长寿港”集装箱班轮首航仪式举行。自此,广安港正式启动建造6艘1100吨增程式电动集散多用途货运船舶。据悉,首批电动新能源货运船舶建造工程初始总投资约6000万元,计划分批先建造2艘,建造时间为2024年2月至11月,主要从事广安至重庆航线运输。
解读:当前在政策、技术、成本三者效应叠加下,电动船舶、混合动力船舶市场正在扩大,城市的内河运输船、港口拖船、游轮等的新能源船舶应用场景已脱颖而出。
据统计,上海三大船企—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目前同时在建船舶超60艘。江南造船在建的20余艘船舶中,高端船型、品牌船型居多。沪东中华同时在建的船舶也超过了20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13艘大型LNG运输船。外高桥造船在建产品的最大亮点当属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该船计划于今年4月入坞搭载总装。同时,该公司首次建造的8600车LNG双燃料动力PCTC也已全面进入分段制造、总组阶段,计划今年下半年入坞搭载总装。
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CMB.TECH的订单。该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其成功签约标志着全球航运业在清洁能源领域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对引领航运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该船由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旗下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承建,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作为货主和营运商,Yara Clean Ammonia(YARA)和North Sea Container Line(NCL)成为了该项目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YARA也是清洁氨燃料的主要供应商。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1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2376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5421台,同比增长57.7%;出口6955台,同比下降0.73%。1月销售电动挖掘机12台(6吨级以下1台,18.5至28.5吨级11台)。去年12月,国内挖掘机月销量出现年内第一次同比正增长,2024年1月延续涨势,增速环比扩大33.7个百分点。1月挖掘机出口量增速同比微降,出口已形成较高基数,外销占比仍保持过半。
解读:海外需求增长是驱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在过去两年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对于国内市场,随着地产基建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稳增长预期增强,加上近期中央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国内工程机械需求有望逐渐企稳上行。
1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该实验室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无人化产品的智能设计和制造,在智能建造、智能施工产品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同时,双方还将进一步在重大工程、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奖项申报的工作中加深合作,实现“产、学、研、用”全面创新协同。
伟创电气与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书》,拟在江苏省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建设高端电气装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为5亿元,用于引进高压电机、变压器、水冷机、振动平台、温箱等设备,主要从事高压变频器、多传变频器等业务。
江苏东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核心零部件项目工程开工奠基项目顺利举行,该项目预计2025年12月份建成投产,厂区布局依据卡特CPS和LEAN的理念为指导依托,和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合作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少人化生产;秉承绿色环保理念,进行设计规划,利用绿色能源,并采取清洁生产源头降低环境污染;规划主要生产产品为:挖斗、斗杆、动臂、上车架、下车架、五大部件等大型结构件;项目投产后实现年产斗杆7000台套、动臂7000台套、边梁10000根、下车架5000台、公司将面向卡特国内国际市场,配套生产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重型中厚板结构件;新工厂建成后现工厂厂区依托并合理利用现有设备,主要以薄板件和高空作业平台生产为主。
2023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增速比同期工业低1.2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2023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3%,比同期工业降幅深2.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2023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同比下降1.5%;营业成本13.1万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润总额6411亿元,同比下降8.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202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3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0.6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9632.3万台,同比增长14.5%;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4487.0万台,同比增长13.5%;家用洗衣机产量10458.3万台,同比增长19.3%。
解读:中国家电市场在2023年呈现稳健复苏的态势,“增长”成为家电企业的共同特点。近期,中央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旧换新”作为促进家电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带动家电更新需求,刺激家电内需,推动家电行业进入新成长阶段。
2月19日,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在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举行奠基仪式。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是海尔智家与以色列施特劳斯集团共同合资的工厂,投产后净水机年产能达 260万台,滤芯年产能达 1000万支,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厨下净水机制造基地。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占地达到104亩,总投资规模达到 2亿美元,总建筑面积达到了 13万㎡,容积率高达 2.28,是目前海尔智家工业园项目容积率最高的工厂。
2月20日,珠海市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活动,格力集团多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签约,涵盖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
总投资20亿元的XREAL智能AR眼镜光学显示模组研发制造项目落户昆山开发区,新款Air2 Ultra智能AR眼镜中国区发布会同步举行。此款智能AR眼镜拥有光学引擎和空间计算能力,能够将AR原生信息,以超清炫彩的虚拟影像,通过轻量化全功能AR眼镜,无缝融入到现实世界。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AR眼镜光学模组350万套,实现年销售105亿元。
2月18日,产芯芯片封装测试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奠基,由湖州市产业集团投资建设。产芯芯片封装测试制造基地位于湖州南太湖新区康山片区,总投资50.5亿元,总用地约350亩,新增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购置晶圆研磨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建成后形成年产60万片8寸/12寸晶圆封装测试等相关模组产品及抛光垫等配套产品,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
美的集团与通威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互为客户、资源共享、深度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在光伏行业数字化、机器人、物流自动化、物流运输、楼宇设备及家电配套等领域合作,全力打造光伏行业智能制造典范。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推进光伏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
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59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1小时。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国家能源集团西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注册资本100亿人民币,其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持股,后者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控股的二级子公司。企查查显示,国家能源集团西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胜利,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煤炭开采,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解读:该新公司的成立表明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当前央企国企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主要参与力量。
中国电建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由公司下属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395MWp光伏项目(一期200MW)等38个光伏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0.27亿元。从中国电建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光伏项目已成为其能源电力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1月25日,中国电建公布的2023年主要经营情况显示,能源电力(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火电、电网等)新签项目4590个,同比增长36.17%,增速位列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之首。2023年12月,中国电建新签合同金额在5亿元以上的单个项目共有86个,其中光伏项目有26个,占比逾30%。
1月28日,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在甘肃玉门市开工。该项目由浙江巨化集团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410亿元。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是目前甘肃省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
兴安盟行政公署与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中广核兴安盟20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项目,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投运后每年合成甲醇约80万吨。该项目采用新能源直供电、风电氢储耦合、柔性负荷等技术,通过开发利用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开发、输送与终端消费的一体化融合,实现新能源电力消费占比达70%。
中国石油管道局设计院与百度的合资公司中油易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我国首个油气储运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WisGPT,WisGPT具备丰富的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并能够不断更新和扩充,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机交互,为企业管理以及油气储运工程勘察、设计、审查、施工、监理等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同时,WisGPT还具有客户化实施模式,可充分满足油气储运企业的数据保密性要求。
2月1日,陕西省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改造、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月21日,中交集团与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在唐山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大交通、大城市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上海建工发布数字赋能6大应用场景,涵盖设计、施工、运维、更新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具体包括市政设施数字设计、工艺数据链、公共建筑数字孪生智慧运维、历保建筑数字孪生平台、长三角绿色示范楼低碳智慧运维、建材科技绿色矿山等。未来,在打造“数字化赋能的建筑全生命期服务商”战略指引下,上海建工集团将持续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研发数字建造和智慧运维领域核心技术,打造一系列落地实用的数字赋能场景,在监管上实现精准高效,在赋能上实现智慧营造,提升工程一线效率和安全,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中标哈电国际智慧现场平台项目,将为哈电国际量身定制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此次中标是建筑集团加快数字产业化在IT智能化方向拓展的一大突破,将加强项目管理、高标履约,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创新创效。
解读: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建筑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过智能建造向传统建造模式发起挑战,并且在“双碳”背景下,智能建造无疑是建筑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1月30日,星悦智慧医疗项目开工奠基仪式活动在苏州市相城度假区(阳澄湖镇)举行。星悦智慧医疗项目占地面积16.08亩,总投资1.34亿元,将新建2.5万平方米厂房及办公楼,用于研发有源设备、植入器械、动力能力平台等,为一站式运动医学手术提供解决方案。达产后,该项目预计年产值5亿元,年生产植入物耗材97.6万个、手术工具6.8万个。
莆田妈祖医院携手福建移动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搭建全栈专属云用于汇总与共享医疗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并利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收集,实现云化存储与大数据决策处理,优化和提升临床医护人员信息化使用体验和诊疗效率,为医院现代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总投资1.65亿元的江西京西康医疗科技分子医学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南昌经开区。该项目由江西京西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依托国际著名分子医学专家团队,建设集研发生产、细胞冷链、总部结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中心。该中心涉及基因检测类、肿瘤用药类等分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干细胞、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存储、治疗及相关配套服务,并能为国内外知名分子医学企业在江西省的业务提供结算服务。
2 月 19 日,柳州市柳城县政府与安徽华莱士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一个以预制菜和休闲食品产业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落户柳城。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0 亿元,占地面积约 120 亩,厂房面积约 8 万平方米,将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如泡椒鸭掌、香辣鸭翅、酱香鸡爪、五香鸡腿等各类休闲卤制食品的生产及销售。预计今年 9 月投产,投产后可年产 5 万吨预制菜和休闲食品。
广西亿嘉农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南宁市伊岭工业集中区建设年产10万吨果蔬汁饮料生产项目。该项目将利用武鸣沃柑研发“西果源”沃柚果汁系列饮料产品。
2月25日,江苏苏萨食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在泰州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 此次开工的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新建4栋生产车间,配备6条全自动无菌饮料生产线。江苏苏萨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植物蛋白饮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净诺智能家居电器(樟木头)生产项目和净诺智能生产新建项目奠基。净诺智能家居电器(樟木头)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家居环境电器的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及自主品牌的生产基地等;净诺智能生产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亿元,主要从事智能家电的生产、销售。
2月19日,东方电机与华为云在深圳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面向未来,双方将在数字化转型、低碳化转型、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将工业软件、盘古大模型、大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与装备研发结合起来,加速制造业智能升级。
2月27日,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南交通投资集团计划在2024年全面启动数智赋能工作,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交投特色的数字化“新基建”标杆。通过与华为公司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研究。
2024年2月4日,国内新兴的新能源重卡制造商和大宗智慧物流平台上海哈克雷斯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根据相关协议,哈克雷斯与华为数字能源将进一步整合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致力于推进大宗物流运输场景下的光储充综合电站、超级充电设施、车路云一体化等数字能源相关项目的全国化布局。
研究报告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享了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在2024年、2025年,中国不仅会保持量的领先,销量也会继续在全球占比50%以上,另外,我国在技术和规则上也将保持领先。这是从先行到巩固产业优势的关键一步。二、产业竞争格局进入深度重塑期。从竞争来看,大格局虽远未定型,但也进入深度重塑期,即到了要定型还没有定型的时候,2024年,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格局会更加分化,很多企业可能在这两年退出或迅速崛起。从全球格局来看,2024年、2025年,智能汽车是中美两国竞争的焦点。三、企业发展环境将会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从竞争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2025年的发展环境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进入了新的内卷模式。四、产业发展以存量结构调整优化为主。过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结构特征以增量为主,新能源整车上增量、电池上增量,是以投资为主的增量,支撑了规模化发展。但今年、明年,不能一直是这样的投资态势,有可能进入存量结构调整阶段,存量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五、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保持高速增长。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六、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将成为一大亮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售数量会保持增长。七、商用车新能源化智能化将同步加速转型。商用车是汽车电动化的下半场,中国是商用车大国,保有量3000多万辆,是碳排放的主体。从“双碳”和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商用车的电动化、新能源化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八、电池、芯片、操作系统等标志性领域有望进一步突破。比如,大圆柱电池会规模化量产上车,磷酸铁锂也在不断演进,车企会把新技术电池上车当成差异化发展重点。九、智能驾驶应用路线逐步清晰。2024年是智能化相对清晰的一年,明后两年,智能驾驶的应用路线会逐步清晰。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车城协同等路线也会不断清晰。十、汽车与ICT、能源与产业融合速度加快。2024年又是一个跨界大年,汽车行业变得越来越跨界,和ICT信息通讯行业、能源行业的融合会进入到深度融合期。
市场活动
- 楷登电子携手达索系统推出首个支持云平台的协作解决方案
楷登电子(美国Cadence公司)与达索系统近日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扩展现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AI驱动的Cadence® OrCAD® X和Allegro® X与达索系统的3DEXPERIENCE Works产品组合进行整合,更好地服务于达索系统SOLIDWORKS现有和未来的客户,为用户在PCB、3D机械设计和仿真领域的持续开发提供一流的协作支持。这一支持云平台的产品整合为双方客户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满足新一代产品开发需求,并可缩短多达5倍的设计周期。
- 延电科技MOM项目重磅上线
2月2日下午,延电科技MOM上线成功总结会顺利召开。延锋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座舱供应商,和达索系统有着十几年的深厚的良好合作基础。目前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延锋的全球布点中(包含工厂、研发中心、销售工厂等),很少有汽车电子作为主要产品的工厂或销售点,延电科技肩负着为国内外成熟市场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重任。延电科技MOM项目为延电科技未来的全球化数字工厂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开了延锋智能制造创新的新局面,推动了未来的市场拓展。
- 客户案例发布:哪吒汽车,从设计到样机的快速迭代
哪吒汽车从设计到样机的快速迭代洞见着行业的未来趋势:电动化、智能化。作为初创车企,哪吒汽车选择携手达索系统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开发上开启前瞻性的投入。借助3DEXPERIENCE平台:哪吒汽车使其数字样机发布时间缩短了一个月;减少了试制试验过程中近20%的问题;研发费用节约近1000万元人民币。
- 客户案例发布:远景能源,携智能风机迈向碳中和
风电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是风电行业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竞争力。面对风电能源的大型机械设备,复杂且精密的工况和风机组合配置是巨大的挑战。远景能源采用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作为其PLM系统,重塑业务流程,以「智能风机」坚定地迈向碳中和。
- 2024达索系统SIMULIA品牌大使成员官宣
SIMULIA Champions计划已推进四年,致力于聚集和表彰行业内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仿真专家,借助他们卓越的专业技术营造更丰富、更专业的SIMULIA社区环境,启示同仁,引领行业。SIMULIA Champions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他们是科学家、教授或研究人员,亦或是电子、增材制造、能源等领域的专家。2024年SIMULIA品牌大使来自中国商飞、Mediatek 、远景能源、美敦力中国、谷歌、劳斯莱斯德国、LG Display、西门子、康明斯、罗技、普利司通公司、米其林 AirCaptif、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斑马技术、Stellantis、HD Hyundai XiteSolution等公司。
- 线上线下研讨会精彩纷呈,涵盖多个热点主题
2月回顾
– 汽车零部件企业降本增效专题在线演讲,分为“汽车零配件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和“数字化制造助力汽车零部件企业降本增效”两大部分,包含敏捷工艺、制造过程管控、科学计划、精准排产等内容,邀请到了佛吉亚和达索系统的专家进行了精彩分享。
– 一年一度的科技行业盛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 Mobile World Congress)”于2月26-29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作为大会的“制造业支持合作伙伴”,达索系统基于丰富的虚拟孪生知识和经验融入这场技术对话,分享部署创新的5G应用案例的最佳实践,探索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数据智能和人工智能推动颠覆性创新,发现虚拟孪生如何增强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新型商业模式。
行业协会
2024年1月30日,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程咨询及认证项目工作启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沪杭公司、铁路BIM联盟、铁科院、中国铁设、铁四院、中铁大桥院、中铁设计、同济设计集团轨道交通建筑院、各项目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此次启动会标志着沪杭公司数字工程建设全面进入实战阶段,项目的有序开展对于全面提升沿海沿江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各方携手共进,为铁路数字工程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2024年1月30日,第七届山东新动能软件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5G全连接工厂创新研讨会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永华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山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山东省委、省妇联、省人社厅等单位相关领导同志,部分市县(区)工信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大赛获奖代表,以及重点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等参加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山东新动能·软件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山东省数字经济协会联合主办,华为济南创新中心协办,将进一步推动山东省软件创新和招才引智工作,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助力塑强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2024年1月25日,由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国宁桃李基金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企业管理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国金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许少宁、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居冰峰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系主任唐任仲教授,以及有关高校和企业代表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2024年1月27日,由中国科协举办的2024年第一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北京举行。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期论坛以“生物制造: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校长应汉杰作主题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礼参加主旨交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的140余位领导干部参加论坛。
为及时总结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更好地推进“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进一步推动钢铁能效提升与极致能效工程,2024年1月30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主办,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钢铁极致能效工程年度总结会暨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启动会在河北曹妃甸召开。会上,来自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首钢京唐、建龙集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五矿集团、中冶集团、中冶赛迪、中冶焦耐(大连)、中冶重工(唐山)、中冶节能、中冶南方、思安新能源等研究院所、高校、相关企业的专家带来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的报告。